微信小程序效果演示,微信小程序案例組件演示
什么是微信小程序呢?
本來你在安卓上可以安裝程序,但是可以有微信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和應用不一樣,他是個微端程序,可以在微信里打開操作,而不過大的占用手機內存和空間。
微信小程序,簡稱CX,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微信小程序可以幫助開發者快速的開發小程序,微信小程序可以在微信內被便捷地獲取和傳播;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小程序,和原有的三種公眾號是并行的體系。2017年6月14日小程序新推星標功能。小程序、訂閱號、服務號、企業號是并行的體系。
2016年9月21日,微信小程序正式開啟內測。在微信生態下,觸手可及、用完即走的微信小程序引起廣泛關注。騰訊云正式上線微信小程序解決方案,提供小程序在云端服務器的技術方案。
2016年1月11日,微信之父張小龍公開亮相,解讀了微信的四大價值觀。張小龍指出,越來越多產品通過公眾號來做,因為這里開發、獲取用戶和傳播成本更低。拆分出來的服務號并沒有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微信內部正在研究新的形態,叫「微信小程序」。
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線。
2017年3月27日,小程序支持個人開發者申請開發。
微信小程序作為輕型應用很有可能會是未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主要形式,它的特點是小而快,但我們認為它不會替代所有的App,因為微信小程序目的主要還是解決小應用的問題,重點在于靈活、快捷、用完即走。據統計,首批上線的小程序就有三百多家,掀起了一陣熱潮,但從趨勢上看,小程序目前的活躍度一直在下降,我們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入口不容易找到,浪費用戶時間;二是一部分用戶在嘗鮮之后就回歸到了原生App,因為原生App的體驗可能更加豐富。由此也可以看出,App們在一段時間內還是相對安全的。
同時小程序可能會給微信帶來一些AppStore的功能,稍微分流一些應用獲取方式,但也很難替代App store,原因還是那一點,微信小程序主要還是解決小應用問題。從發展上來看,雖然目前它的熱度有所下降,但微信小程序未來的應用空間還是很大的,它的價值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下面就來談談小程序的“小價值”:
一、用戶角度
對于用戶來說,小程序觸及到了PC網頁、公眾號、H5、APP無法觸及到的地方,概括來說它誕生就是幫助用戶解決一些特殊需求的,比如在用戶沒有時間、想控制手機內存空間、不想下APP等等“尷尬”的時候,小程序就可以發揮它的價值了,概括起來有三點:
1、 使用剛需低頻服務時。小程序降低了低頻服務類APP的使用門檻,需要使用時打開小程序,用完了就可以關掉,不會一直占手機內存,不想用了還可以刪掉。這用完即走的特點正好滿足用戶使用低頻服務類APP時的需求,比如要買車票時打開小程序,買完票就關閉它,等要用時再打開,避免APP一直在手機里占內存卻又很少用。
2、 使用線下的服務時。小程序在線下的價值是最值得關注的,因為用戶在線下消費的需求正是“快捷”、“靈活”、“用完即走”。比如在餐館點菜,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接入小程序,立馬就能完成點菜,不必下載APP,也不必關注公眾號,也不用排隊等餐館的服務員,同時加載速度比H5快,付款方式比H5方便,對用戶來說,可以說是最方便的方式。
3、 滿足特殊場景下的個性化需求時。個性化的需求可能只會持續一小段時間,而為了這一小段時間要去下載APP常常讓用戶覺得心累,比如大家肯定都有這樣的遭遇,今天想看這部電影,下了一個播放器,明天想看那個電影,又下了另一個播放器,這時候如果使用小程序看電影,就可以完美切換了,不必在手機里下一堆視頻播放器。
二、APP角度
結合小程序對用戶的價值來看,小程序對于APP來說有好也有壞,我們分類來說。
1、 對于低頻率使用還沒發展起來的APP來說,小程序是一個好事情,因微信提供較便宜及容易使用的資源,與數以百萬計的移動用戶接觸。因為對這些企業來說,要么反正無法擁有自己的APP,要么有APP但是沒什么波瀾,APP本身可使用的頻率也比較低,而他們如果用了小程序,就會增加用戶時間,增加營銷機會,先利用小程序進行營銷,吸引一部分用戶,再引流到APP當中,所以對它們來說小程序不但不是打擊反而是有價值的平臺。
2、 對于高頻率使用的APP 來說,它們雖然沒有被卸載之憂,但需要在損失一定可營銷、高體驗的用戶時間,與多一個渠道帶來的利益之間權衡,因為誰也不知道小程序會成為他們的渠道,還是說他們為小程序做嫁衣。
3、 而對于中間的夾層,也就是使用頻次一般,簡單的、工具類APP 來說,小程序也許一個巨大打擊,上文提到,小程序最適用的場景就是“低頻”“服務”“剛需”,那么小程序很可能會搶掉此類APP的用戶。
三、線下商家角度
而對于商家來說,微信小程序很大一部分的價值來源于微信,微信將龐大的用戶精準導流給商家,還能輕松為商家提供用戶的喜好等信息。而且據小程序團隊介紹,在一段時間內小程序會有一些新調整,打通更多場景,降低接入的開發成本和門檻,比如用戶可以在微信“發現-小程序”里的“附近的店”找到附近的小程序,這樣一來用戶能更便捷地看到附近還有哪些小程序,那么對于商家來說,小程序所帶來客流導入就更大了。那么有人認為小程序大部分的價值隱藏在“線下”,也是不無道理的。
結合以上幾點,筆者認為會比較有價值的小程序有以下幾種類型:
1、O2O服務小程序
以餐館為例,對他們來說做一個app相對不現實,而現在消費者只需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接入小程序,立馬就能看見菜單,從而完成點菜,購物等交易。不僅如此,消費過后還會留存用戶信息,相當于微信直接給商家對接了會員體系,然后通過微信輕松地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偏好,針對性地做推薦、誘導購買、會員優惠等。
2、公眾號+小程序
對自媒體來說,小程序的玩法遠超我們想象。
首先公眾號的變現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除了貼片廣告,用小程序開展教育培訓也是一種可能;用程序代替H5進行營銷推廣也是比較可行的一種模式。最值得期待的是,公眾號+小程序做電商,本來很多公眾號做電商變現,有了小程序之后對公眾號來說更加方便了。
而企業號則可以把小程序作為一個入口,再把流量引回公眾號。
3、 工具類小程序
工具類的小程序最適用的場景應該是“剛需”“低頻”,當用戶沒有安裝App,也不想安裝APP,但又想體驗在線預訂,不想排隊,不想支付現金的時候,工具類的小程序就能發揮它的最大價值了,比如到了汽車站、到了酒店前臺的用戶沒有安裝APP的用戶也能通過小程序達到目的。
4、生活服務類小程序
生活服務類小程序雖然和工具類很相似,但生活服務類的小程序應用場景要豐富一些,
使用頻率也會比工具類的高,最主要的特點是“及時”,當用戶想知道今天的天氣,想知道此刻的路況,想知道下一班公交幾點來,就會有點開小程序的欲望。
微信的想法:
手機開機 —> 微信 —> (社交+購物+吃飯+金融...) —> 手機關機 —> 循環以上步驟
別的公司的想法:
微信 —> 小程序 —> 獲得粉絲 —> 完整版請下載APP
但凡智商正常的公司決策人,會被微信捏著蛋么?
最近看了不下20篇分析,感覺都沒把問題說透。從連接人與服務角度,力求說通透:
問題原點:普通人活著,需要哪些服務?
一個人的一天:早上出門打車,交通服務;中午點外賣,訂餐服務;晚上吃完飯看電影,訂票服務。這些服務都相對高頻,微信已經集成,但張小龍發現,還有很多低頻服務無法覆蓋。如:
停車,洗車,汽車保養,汽車維修,汽車保險,二手車買賣;
租房,買房,出租房產,售賣房產,房屋裝修;
保潔,水電氣寬帶維修,家電維修,洗衣,皮鞋皮包皮衣護理,手機維修;
美容,美甲,美發;
疾病咨詢,掛號,問診;
旅游訂火車飛機車票,訂酒店,訂景點門票;
以上這些服務有幾項特點:
1. 種類雜而多,與汽車有關的就有5項以上,與房產有關的至少10項左右。
2. 低頻,每項你可能一個月只用一兩次。
3. 線下服務方便,更多的以線下門店形式存在,線上化程度較低。
這些服務繁多,消費金額加總起來非常龐大。如二手房買賣,汽車保養維修,這都是動輒千億甚至萬億的市場。中國社會的服務消費金額超過淘寶天貓為代表的商品消費。
另外你注意看,其實這些服務領域就是前幾年大熱的O2O。O2O除了幾個高頻的創業公司美團、餓了么、攜程去哪兒跑出來以外,大多數公司要么陣亡,要么不溫不火。
小程序可能是這些低頻應用的解決方案,是連接人與種類繁多、消費低頻服務的解決方案。
同時這些也都是線下服務消費場景,與支付關系密切,小程序將持續對支付寶形成極大威脅。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75037億元,支付寶以市占率55.4%位列第一,財付通以市占率32.1%位列第二,二者的差距在縮小。
一個季度之后,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90419億元,支付寶市場份額為50.42%,而財付通的份額上升到38.12%。一個季度上漲6個點,微信支付這樣擴張一兩年還了得?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支付式微,喪權辱國。馬云別到處吹牛了,低頭檢視自己的漏洞比較好。
時隔半年多再回過頭看這篇答案,發現小程序的發展走向和我之前的判斷基本一致。昨天發布的阿拉丁微信小程序TOP100榜單,前20名一多半都和生活服務類有關。

全榜單在這里:http://mp.weixin.qq.com/s/LDnOEQ9JJCqdEH4W0rCeeQ和你們的使用情況相比,一致嗎?
微信向部分公眾號發出了應用號“微信小程序”邀請,而且官方也在今日凌晨對外宣布已經開始內測。相信你已經聽過了很多關于“微信小程序”究竟是什么的解釋,但“耳聽百遍不如眼見一遍”,目前,兩段微信小程序實際效果的演示視頻出現在了網上,我們來看一下“小程序”究竟是什么樣。
根據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在朋友圈對“小程序”做出的解釋,小程序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者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也體現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戶不用關心是否安裝了太多應用的問題,應用將無處不在,隨時可用,但又無需安裝卸載。
聽起來似乎很誘人,因為這樣一來,很多平時不常用的App應該就可以卸載了,但實際體驗如何呢?在第一段視頻中可以發現,“小程序”的入口和朋友圈一樣,被安排在微信“發現”欄目中,位于最后一條菜單,點擊打開后,可以看到不少“小程序”的圖標,和手機上應用主屏界面基本一致,點擊其中一個小程序后,可以做到瞬間打開。
在第二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發現,微信小程序似乎還有另一種入口,可以通過在對應服務號的入口左滑,在出現的“進入應用”選項中進入小程序,這段視頻演示了“割繩子”游戲的體驗,操作上和正常的App基本沒有區別。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這兩段視頻展示的效果演示應該還處于內測階段,并不是最終的實際效果,未來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時,可能仍然會有所區別。
視頻1:點此觀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