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和京東對比 國美和京東區別 國美和京東一樣嗎
不談購物體驗那是耍流氓,不管在京東買東西,還是國美買東西,還是蘇寧,最近的購物網站一個比一個好,那么京東和國美到底哪個網站買東西比較靠譜?
國美電器(英語:GOME)成立于1987年1月1日,是中國大陸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國美電器2009年,國美電器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2013年,國美門店總數(含大中電器)達1,063家,復蓋全國256個城市,同時國美還有542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國美集團總門店數為1605家。2011年4月,國美電子商務網站全新上線。國美率先創新出“B2C+實體店”融合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2015年7月,國美電器112.68億港元收購母公司非上市資產。2015年上半年,國美電器凈利潤6.87億元。
京東是中國最大的自營式電商企業,2013年,活躍用戶數達到4740萬人,完成訂單量達到3.233億。2010年,京東躍升為中國首家規模超過百億的網絡零售企業。2013年3月30日正式切換域名一個事業部,涉及金融、拍拍及海外業務。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將擔任京東集團CEO。2014年5月22日,京東在納斯達克掛牌,股票代碼:JD。是成為僅次于阿里、騰訊、百度的中國第四大互聯網上市公司。11月22日,京東集團宣布大家電京東幫服務店正式開業。京東稱,未來3年,京東幫服務店將在全國區縣鋪開,達到千余家。2014年11月20日,在浙江烏鎮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介紹,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4家企業進入全球互聯網公司十強。

現在電商行業特別火大家都知道,然后在電商行業中有三大商城是領頭羊,分別是天貓,京東,國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天貓,京東,國美的優劣勢分析。
1、天貓商城
天貓是B2C領域的老大,是純開放平臺,利潤來自于流量、廣告和技術服務費。
劣勢:①對商品控制能力有限②物流依靠第三方。
2、京東商城
京東是開放平臺,劉強東宣稱90%的品類,京東永遠不會自己做。但是現在京東銷售額的80%左右都是來自于自營,要做開放平臺任重而道遠。
劣勢:①商品種類不夠多②入駐商家較天貓要少③毛利率低只有5.5%④自營商品成本較高,牽制了資金⑤沒有其他領域業務支持。
3、國美電商
國美與蘇寧同為家電零售行業巨頭在電商襲來之際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蘇寧大幅度轉型,而國美則仍以線下為主,線上小規模發展作為線下業務的補充。不能說國美的做法不對,這種保守的策略很適合國美公司的情況,但同時這也導致國美在電商路上已經落后了一大步,2012年,國美在線加上庫巴的總業績是44.1億元,蘇寧易購為183.36億元,國美的線上業務不足蘇寧的1/4。與京東的600多億銷售額就更可望而不可及。未來國美是像諾基亞那樣消亡還是重獲新生就要看2015年黃光裕出獄后如何決策了。
劣勢:①商品種類不夠多②入駐商家較少③流量成本高④品牌形象仍局限在家電行業⑤電商人才不足⑥沒有快遞牌照,小件商品還要依靠第三方快遞
和之前對當當打圖書價格戰一樣,用自己的短板攻對方的長板,殺敵1萬自損2千的戰術。
想想,圖書對京東算個屁啊,對當當呢?大家電對京東算個屁啊,對蘇寧呢?京東成天價格戰,都是站在對方的老窩里打,怎么從不玩3C的價格戰呢?
隨便翻了下 MBA MD231CH/A ,蘇寧8488、amazon 8288、京東8588,都比京東便宜,可蘇寧自己不吆喝,卻讓人覺得京東東西都比蘇寧便宜,怪誰?蘇寧會外聘年薪50萬的PM卻做出屎一般的網站出來,真是讓人看了著急。
大家電是蘇寧的命脈,對京東來說卻是一直不太擅長的,京東玩這招,無非就是用自己的四兩撥蘇寧的千斤。
可惜蘇寧的老板太2了,換做是我,就說蘇寧的大家電不降價,但是3C全線降到比京東便宜,這才是反客為主嘛。
無論是京東,蘇寧,國美,你真以為他們會拼血本來打架???
別逗了,洗洗睡吧。消費者有多少知情權???
消費者被各種"軟文"忽悠來忽悠去時,
爭著搶著去給這些商人抬轎子時,
就別怪這些商人騙人。
他們不打價格戰的時候,你會花這么多精力去關注京東,蘇寧,國美嗎?
價格戰炒作活動中,沒有輸家。是 win-win 局。
有人認為京東殺敵1萬自損2000。。。這個,如果調查以下可能不會這么認為了。
經常逛京東的人可以今天去逛逛京東看看價格。反正我看到的情況是:幾乎沒有多少降價商品。而我個人關注的幾個商品反而提價了。
所以,現實似乎是:各商城通過對旗下極少量商品的降價,制造一個噱頭,進行一次成功的營銷,自己的多數商品并未降價。疑為聯合炒作。——當然,三家聯合降價不是壞事,只要別聯合提價就成。
對于用戶來說,如果你關注的商品恰好在這次降價了,不妨購入之。
2、京東是個攪屎棍公司:沒有聽說過任何一家公司是以價格戰為核心競爭力能成長起來的,任何商業模式都需要合理的利潤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現在很明顯,劉強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忽悠風投搞融資而已,路數跟古永鏘在視頻行業一模一樣。但是零售行業,不管是在線零售還是線下零售,核心競爭力只有一個——供應鏈管理,這方面,京東比國美蘇寧要差得多。不要說北京上海,京東的快遞如何如何,要成為國美蘇寧那樣級別的公司,需要的是在全國幾百上千家城市進行供應鏈管理的能力,光服務好一線城市頂p用。
3、消費者會是受益者嗎?如果,只是說如果,某家公司用價格戰,一統了天下,那在一統天下之前,消費者都是受益者,之后……答案很明顯。壟斷者一定是漲價、漲價再漲價,哪怕是最后兩家瓜分了市場,合謀提價的可能性也極大。價格戰打到惡性層次,供應商沒利潤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一分價錢一分,倒霉的還是消費者。
對于中國電商而言,每年都有兩場重要戰役。一個時間點在年末的雙11,另一個則是在年中、如今已開打的618。這兩個國內電商巨頭們一手打造的購物節,成為各大電商平臺每年比拼廝殺的戰場,以及展示自身實力的最好舞臺。
618電商此時酣戰正濃,各大電商平臺卯足勁火力全開廝殺,互相爭霸的背后可以看出,618大促儼然已成各家輸不起的戰役。各方也在借助各種維度的營銷活動寄為自己的年中戰報呈上一份漂亮的數據。
零售巨頭“四國殺”:價格仍是敏感要素
對于零售巨頭阿里、京東、國美、蘇寧來說,今年的618實戰中,各軍團打法可謂爭奇斗艷,讓“四國殺”局面呈現了不同往年的特質。
京東作為618節的發起者,在上月底的JD CUBE 大會上,京東集團CMO徐雷就指出,“將618打造成為一次零售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的大閱兵、一場創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以及無界零售的深度實踐”。今年618,京東可謂360度無死角炫“黑科技”,無人物流車、AR試妝鏡/試衣鏡……大行其道。
在新零售戰略的驅動下,阿里打造新零售大派對,線上線下“共振”成為了2018年天貓618的最大看點。
蘇寧方面則利用兩大(蘇寧易購廣場、蘇寧廣場),一小(蘇寧小店),多專(蘇寧易購直營店、蘇寧易購云店、紅孩子、蘇鮮生、蘇寧體育、蘇寧影城、蘇寧極物等),多業態模式形成合力,打破線上線下界限。
值得關注的是國美方面,同樣是新零售戰略。國美方面一直堅持認為,線上線下全平臺1.8億用戶以及潛在用戶都是社交分享者,國美美店的問世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錯過了淘寶致富,還不如開個國美美店。國美一方面從商家的角度試圖以分享為核心來重構這些億級用戶的人際關系,建立去中心化的多邊、無限邊的新型經營模式。
而另一方面,國美也一直抓住用戶的心理體驗和情感訴求,再次亮出“低價”殺手锏。事實上無論打法如何變化,歸根到底,“全網最低價”是電商平臺們爭流量拼銷量的慣用手法,無論“雙11”還是“618”,更多的還是一次規模集中的打折促銷而已。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所謂的諸多黑科技終究也是一場花里胡哨的噱頭而已,都不如商品的打折優惠來得實在。這或許也是國美今年再啟價格戰的根源所在。
比價體驗官、買手攻略,國美創新模式分割戰場
對于電商企業的價格廝殺戰,往往是一場叫囂“放血”的集體狂歡。但打群架背后,同樣是打價格戰,國美直接敢于與京東、天貓、蘇寧比價,貼身肉搏,打法可謂更為兇猛。
此前,國美日薪萬元招聘“最牛”高薪比價體驗官引發行業熱議。最終上任的比價體驗官只需將國美自營家電及3C商品進行比價,公布相同條件下價格最低商品所屬平臺,如發現價格更低,即可獲取相應差價,發現的差價商品越多薪資越高。國美此次如此高薪低門檻招聘,正是想為消費者帶來真實惠,消滅“冤枉錢”。
與此同時,近日微博流出由有心網友自制的618買手攻略也再次佐證了這一點。在這份圍繞“廚衛大電”、“生活家電”品類的攻略中,比價結果顯示,國美價相比京東價、蘇寧價在很多商品上能省出200元、甚至500元的價錢。另外,根據訂單數量的增加階梯式返利優惠,消費者最高可返還100元。
由此可見,在“四國殺”的價格戰中,國美的價格是最接地氣的。同時以一種優化行業價格戰生態的創新模式,重構電商新格局。
第一,為消費者避開了很多優惠陷阱,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低價優惠。
價格作為電商促銷期間刺激消費的重要因素,正在發酵為一場電商行業的軍備競賽。但戰酣之時弊端盡露:有近年來以拼多多為典型代表的部分社交拼團購物因價格便宜但充斥著質量差、以次充好的問題;也有電商企業掛以預售、定金、滿減紅包等各種促銷手段卻往往讓消費者“算不清”其中的賬目。
而國美比價體驗官的出現更相當于第三方監督者的角色,對于消費者關注的心儀商品透過貨比三家予以監督。從而讓消費者一目了然,知道平臺商品是否存在真正的實惠,以防落入商家的價格陷阱。
網友自制買手攻略的出現,則從消費者個體的角度為國美證言價格優勢,其更能代表消費者的利益。
第二,透過“精挑細選”,消除了商品在各個平臺的價格信息不透明,又增加了消費者間的互動。
“所謂的現代經濟,就是能夠有更平等的機會。”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爾普斯在《大繁榮》一書提及的,過往的很多案例中,大多是商家在收集消費者的信息,而商家的信息被湮沒了。
不得不說,國美今年618的“比價體驗官”營銷可謂出奇制勝,在充分戳中消費者的痛點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彌補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鴻溝”,當用戶站在一個可以“俯瞰”商家的高度,對于各商家和產品有更直觀的對比后,往往對打出真優惠的商家充滿好感,接下來收獲消費者與商家頻繁互動的良性循環。
消滅“冤枉錢”背后,強大供應鏈及物流渠道做通路
事實上,新時代新玩法的到來通常都是多個維度的合力作用。“國美價”之所以能逼得競爭對手掉隊,其實體現了國美自身的平臺價值,是國美線上線下渠道,供應鏈、物流、服務等綜合實力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國美價”從側面驗證了國美的底氣與硬實力。
國美通過戰略級產品——集圈子、逛逛、返利、美店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國美APP,幫助國美實現了線上線下的完美融合,積極為用戶創造融合與社交+利益分享的雙重價值。另外借助國美APP,國美將線上的業務與線下門店、供應鏈、物流相連接,線上線下商品“同款、同質、同價”。 用戶可以實現全場景社交商務無縫打通,實現線上線下的任意穿行。
0 Comments.